非遺大師陳鵬飛越窯青瓷經典作品被美國基辛格中美研究院永久收藏
(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
(華語國際通訊社蕭倩雯 2024年6月3日威爾遜國際中心消息)在威爾遜總統國際學者中心2024年中國研究學者會議上。美國亞洲文化學院派出四位學者與會,院長助理郭玉貴教授受院長R. Mallory Starr,Jr. 博士和學院藝術中心的委托將中國越窯青瓷藝術大師陳鵬飛的秘色瓷作品轉交給基辛格中美研究院。基辛格中美研究院院長羅伯特·戴利(Robert Daly)代表研究院接收了陳鵬飛的越窯青瓷作品,作為中國藝術家友誼的象征永久收藏在基辛格中美研究院。
陳鵬飛大師此次為美國基辛格中美研究院特製了《越窯青瓷盤口膽瓶》秘色瓷作品,出席威爾遜總統國際學者中心2024年中國研究學者會議的嘉賓在當天的會議上見證了這一藝術精品。
出生於中國浙江上虞的陳鵬飛系國家陶瓷工藝美術大師,全國古陶瓷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收藏家協會陶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浙東越窯青瓷博物館名譽館長、越窯青瓷研究所所長、國家越窯青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被譽為中國越窯青瓷藝術第一人。
(陳鵬飛大師)
越窯青瓷是中國的母親瓷,東漢年間今浙江上虞成熟青瓷器的誕生,開創了人類物質文明的新紀元。上虞成為舉世公認的瓷器發祥地和早期製瓷工藝的傳播中心。在東漢至北宋的近千年間,越窯青瓷的製造歷史從未間斷,先後出現了三國西晉的繁榮期和五代北宋的鼎盛期,然而到南宋晚期,因各種社會、經濟和資源等原因曾繁盛一時的越窯青瓷失傳於世。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相關部門下達了發掘、研究與恢復越窯青瓷的科研計劃,陳鵬飛帶領團隊經過四十年的全心研究、歷經上千次的試驗和攻關終於成功恢復,逼真仿製出越窯青瓷各個漫長歷史時期的代表作品,使中國瓷母-越窯青瓷重新復活,其精心復製的作品因「質似、形似、神似」深受國內外數十家博物館的青睞,失傳近千年的「瓷壇明珠」——越窯青瓷在他的故鄉重放異彩,作品被中國故宮博物院、多個國家、省級博物館及中外大學博物館收藏。
2020年美國亞洲文化保存委員會確定將陳鵬飛越窯青瓷藝術列入《為未來記錄今天》的亞洲國家文化記錄項目,美國國會圖書館、國家民俗中心、美國亞洲文化學院藝術中心、世界銀行總部、卡特總統中心、舊金山市立圖書館、洛杉磯公立圖書館、國立塞浦路斯大學和法國駐滬總領館等五十多個國際機構相繼收藏其作品。
(美國基辛格中美研究院收藏的《越窯青瓷盤口膽瓶》秘色瓷作品)
記者了解到此次美國基辛格中美研究院收藏的《越窯青瓷盤口膽瓶》秘色瓷作品是陳鵬飛先生應美國亞洲文化學院藝術中心之邀,為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特別製作的。
(基辛格中美研究院院長羅伯特·戴利(Robert Daly)代表研究院接收了陳鵬飛的越窯青瓷作品)
(基辛格中美研究院院長羅伯特·戴利(Robert Daly)代表研究院同時接收陳鵬飛越窯青瓷作品集)
基辛格中美研究院院長羅伯特·戴利對研究院能收藏中國著名藝術家陳鵬飛的經典作品深感榮幸。對美國亞洲文化學院藝術中心和郭玉貴教授一行為收藏合作項目前期的細致安排表示感謝,對藝術家陳鵬飛先生的遠見、熱情和奉獻以及美國亞洲文化學院院長的幫助和支持表示感謝。
Wilson China Fellowship Conference 2024
www.wilsoncenter.org/event/wilson-china-fellowship-conference-2024
KISSINGER INSTITUTE O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www.wilsoncenter.org/program/kissinger-institute-china-and-united-states
(亨利·基辛格博士)
註:
羅伯特·戴利(英語:Robert Daly),中文名戴博,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基辛格中美研究院院長、1986年至1991年擔任美國駐華大使館文化官員。 2013年8月,戴博被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提名為基辛格中美研究院第二主任,繼任自研究院2008年創立以來一直出任該職位的前美國駐華大使芮效儉(James Stapleton Roy)。戴博曾在美國史密森尼學會、東西方研究中心、亞洲協會和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舉行講座,也就中美關系問題向國會作證。曾為美國和中國的政治人物做口譯,包括吉米·卡特、亨利·基辛格、江澤民和李源潮。
基辛格中美研究院(Kissinger Institute o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是一個非營利研究機構,主要任務是促進人們對中美關系及兩國關系對兩國和世界影響的了解。它於2008年建成,是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的一部分。它的現任院長是羅伯特·戴利(Robert Daly)。
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英語: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又名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簡稱威爾遜中心(英語:Wilson Center),是一個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的總統紀念館,命名是為了紀念美國唯一擁有博士學位的總統伍德羅·威爾遜。美國國會在1968年的法案使它成為史密森尼學會的一部分。它也是世界排名前15的智庫。該中心的使命是:「成為美國超越黨派的關鍵政策論壇,通過獨立研究和公開對話,在全球問題上對國會、政府和政策界提出可實踐的想法」。
該中心是史密森尼學會的一部分,但有獨立的理事會,由美國聯邦政府官員和由美國總統任命的非官方人士擔任理事。該中心理事會成員現為17人,包括美國國務卿、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部長、美國教育部長、美國國家人文基金會主席、史密森尼學會會長、美國國會圖書館館長、美國國家檔案和記錄管理局局長、一位美國聯邦政府官員及9位非官方人士。
該中心的主任和工作人員,包括學者、出版商、圖書館員、行政人員和支持人員,對理事負責,執行該中心的使命。美國眾議院議員簡·哈爾曼於2011年辭職接任現任主任。由公民組成的威爾遜顧問團對理事及工作人員提出建議。實習生通常由本科生或研究生擔任,支持訪問學者和工作人員的活動,同時學習作頂尖研究。
中心多數的工作人員組成專門的計劃與項目,涵蓋的領域廣泛;這些計劃與項目組織會議及研討會,並支持各種調研、溝通、及相關其領域的出版物。歷史與公共政策項目、冷戰國際史項目、North Korea 國際文件研究項目由 Christian F. Ostermann 擔任主任,James Person 擔任副主任。該中心還出版一本雜誌《威爾遜季刊》,由史蒂芬·拉格菲爾德擔任編輯。
2011年,威爾遜中心在全球智庫排名前15;它在美國排名第8,國際事務全球排名第9,在發展全球排名第7。
基辛格中美研究院(Kissinger Institute o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 作者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