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非洲生命的交响
非洲,在很多人的脑海中,是一个充满了饥饿、贫穷和战乱的地方,但在世界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许琪萍看来,非洲却是“自然的天堂和动物的乐园,那里充满了生命的交响”。6月18日,在全国政协礼堂阳光厅举办的“世界和美——中非主题艺术巡回展”中,许琪萍就用自己那些浓墨重彩的画作为观众展现了她眼中的别样非洲。
“我有两个故乡”
许琪萍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有两个故乡,一个是中国的江南,另一个就是非洲。”她与非洲的结缘要追溯到1999年。那一年,她只身赶赴非洲,深入部落沙漠和原始森林中进行艺术考察,从此以后便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
1999年,许琪萍只身深入非洲考察,深入城市、乡村、部落、草原和沙漠,感受自然的原生态,寻找人类文明起源和艺术的源头,潜心于中国画的创作和传播。
“我把心留在了非洲。”许琪萍说,“在那种自然生态中动物生存的样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始森林中动物的悠闲自在、马拉河壮观的动物大迁徙等都使我对生命有了新的理解。在地球自然生命的百花园里,人类也许代表了一种主色调,但那些奇花异草所展现出来的万紫千红同样灿烂无比。”
从非洲考察回来之后,许琪萍经常梦回非洲,醒来后便赶紧依照梦境进行绘画创作。非洲的原始和野性不仅给予了许琪萍巨大的震撼,也使她的艺术风格从此发生了重大转折。她将非洲原始艺术融入到中国画之中,与传统的典雅细腻风格相比,更显雄浑、斑斓和神秘,开辟了新的绘画风格。
在这些画作中,许琪萍没有选择正常的写意和绘形,而是用极尽夸张的笔触和失真的语言,用笔下的扭曲、转动和畸变来表达她对非洲土地的狂热喜爱和不可言喻的领悟。“借着近似疯狂的思维,我倾诉着这种从未有过的敬畏和感恩,还有对非洲红色土地的敬重和留恋。”许琪萍说。
作为被文化部列为中国与非洲国家签署的《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的主要艺术家,许琪萍的非洲之行一直没有间断。2013年,她应北非阿尔及利亚文化部邀请,赴阿进行艺术访问,并参加了“中国画家眼中的阿尔及利亚”艺术展,获得广泛关注,其《北非印象》等作品分别由阿尔及利亚文化部和阿尔及利亚国家美术学院收藏。
2004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以非洲为主题的《许琪萍艺术作品展》 。开幕式向联合国赠送了《红色非洲》作品,并同时召开了数十位美术理论家参加的许琪萍艺术研讨会,原政协副主席张怀西和多国大使及大使夫人应邀参加此次展览活动。
2009年,许琪萍5件作品应邀参加中国深圳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画名家画非洲作品展”。
2016年5月,许琪萍和她非洲学生们的中国画作品参加北京“非洲文化聚焦”中非绘画展,并接受非洲联盟的联合采访。
人与动物的和谐
许琪萍一直认为,艺术不仅是不同国家和语言的人们用来沟通情感的桥梁,也可以表达人类和动物自然和谐的共处状态。在此次展出的画作中,非洲的人与动物就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主角。
“许琪萍的作品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非洲,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共处,弘扬了保护自然、爱护动物的精神,让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无形之美。”观看完展览后,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朱永新如此评价道。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公益项目稀捍行动的联合发起人周新认为:“许琪萍笔下的非洲,可以说是世界和美的一个缩影,这里印记着人类和环境最初,也是最长久的共存。”
据周新介绍,除了许琪萍的画作外,此次展览还展出了世界动物保护协会提供的一系列人与动物共处的照片。“这些照片告诉我们,人类并非独占着这个星球,和谐不仅存在于人和人之间,也存在于人与动物之间。”此外,稀捍行动关于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的照片,也展现出人与世界共生共融的过程中所留下的文化烙印。许琪萍的《“心系动物,情始自然”公益画册》也在艺术展上举办了首发式。
“借由画作和照片所共同形成的视觉冲击,希望能激发出我们内心对于和谐的审视。”周新说道,“而世界和美所希望达到的那种和谐状态,必须建立在对环境、生命和文化尊重的基础上。”
走进非洲
在当天的艺术展上,还来了一位特别的观众,那就是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原民进中央主席、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许嘉璐。自称与丹青无缘的许嘉璐看到展览现场的画作后却感慨颇深,坦言这些画“让我似乎又回到了非洲”。
在展出的画作中,许嘉璐尤为喜欢其中名为《穿越太阳的公牛》的一幅。“在画中,许琪萍画的是牛,但在我看来,她画的是非洲,是非洲的自然和人民。”另一幅让许嘉璐印象深刻的画作是《打渔的吉亚古姆》,而这恰好也是当天许琪萍赠送给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的那幅画作。“在这幅画里,她只画了一个女人、一只小船和一只小狗,略去了所有不必要的背景,只画出了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这个女人的所有家当。但画中的人看起来高高兴兴,我甚至能想象到她随时都会随着同胞击起的手鼓声而跳起舞来,这就是乐观和幸福。”
曾多次在非洲与当地民众有过交往,并与非洲的野生动物有过近距离接触的许嘉璐说,这些经历让他确定人和动物是可以成为朋友的。许嘉璐认为,普通人都会认为非洲是贫穷和落后的,但这种观念是以金钱和物质享受为标准的。但他觉得,不管是对于个体还是群体、民族还是国家来说,评价其先进还是落后,应当有四个标准:经济追求、社会追求、伦理追求和审美追求,而不应该用单一的标准。
对于此次展览的主题——世界和美,许嘉璐解释道:“我们在追求世界的和美,其中的‘世界’就超越了个人、群体、民族和国家,我们必须有一个博大的胸怀把整个地球包容在自己心中。‘和’包括了和睦、和平、和谐,其反面是争吵、斗争和战火,而‘美’的反面则是外形之丑、行为之丑和内心之丑。”
作为此次展览的主办方之一,许嘉璐说:“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之所以要与这么多优秀的组织一起合作举办这次展览,就是要跨越时间和空间,让人们了解非洲,向非洲的人民老老实实地学习,做他们的学生。”
“我爱非洲。”许嘉璐说道,“我不能建议大家都爱非洲,但我建议大家出国旅游时,在逛遍了北美、欧洲和东南亚之后,也能抽空去一趟非洲。不要停留在城市,要深入到当地的部落中,和他们一起喝椰子酒,随着手鼓声即兴地起舞。那时,你会觉得自己不在人间,而在天堂。”
据悉,在当天的展览之后,主办方正在安排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面向公众的进一步展览计划。届时,更多的观众将有机会领略这画笔下的非洲之美。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